登录 首页
大明第一贡生
第六百一十章 一招鲜吃遍天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朝鲜国都汉阳城内。

    徐经将一份委命状呈递到了唐寅手中,唐寅也是惊讶于手上的委命状。

    “伯虎兄,恭喜了,陛下任命你为蓟辽总制,这蓟辽地面就是以你的官职最高,以后你可谓是出将入相,前途不可限量。”徐经脸上带着极大的恭惟。

    唐寅道:“没有什么密旨来吗?”

    徐经一怔,随后摇摇头道:“没听说有什么密旨。”

    唐寅一拍桌子道:“那这是让我们在这里做什么?出使这么长时间,事情都没做,难道就让我们老死在这里吗?”

    一时间场面有些尴尬。

    徐经是来恭喜唐寅高升的,结果唐寅好像在自怨自艾,以至于二人有点话不投机。

    “其实这里……也挺好。”徐经脸上有些惭愧。

    身为江南富户之子,本来家境优渥,并不缺钱财和物质上的东西,可到了朝鲜他才知道什么叫人上人……在这里,他即便只是个副使,朝鲜人也把他当祖宗一样对待,每天好吃好喝不说,酒色财气一样不缺,更重要的是走到哪都有面子,每个人都要巴结他,是诚心诚意那种。

    徐经甚至觉得,可能留在朝鲜过个几十年,也不是什么坏事。

    唐寅道:“这就随我入他们的王宫,见朝鲜国主。”

    “你……”徐经提醒道,“咱这样,会不会有些冒失?”

    唐寅冷冷道:“眼下就是要出兵辽东,还要出兵草原,如果朝鲜不出兵的话,那他们就不配给大明做藩属国,我们到此将没有意义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朝鲜王宫内。

    国主李怿,小心翼翼接待唐寅,甚至跟唐寅都不能平起平坐,完全是把唐寅当成自己的先生。

    这也让唐寅有点不太好意思,人家对自己尊敬,尤其面前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,曾经还是他一手将此人扶植上了王位……种种前因后果,让他不忍心就这么夺了眼前这少年的王位。

    “唐先生,最近我都在学习明朝的礼仪文化,平时的教习告诉我,一定要恪守儒家的礼数,如此才能治理好一方。”

    李怿的汉语说得非常通顺。

    这也让唐寅很意外。

    毕竟之前见面的时候,李怿的汉语还很蹩脚,没想到每次见面,这孩子都会有进步。

    唐寅道:“国主殿下,我也就明说了吧,朝廷派我来,主要是以朝鲜协同朝廷出兵辽东及草原,抵挡女真和蒙古人,这些鞑子一向为患于边陲,不但对朝廷造成损害,连你们朝鲜国,也会遭受他们的侵略。”

    “是的。”李怿认真道,“我已经跟下面的臣子商议过,他们也认为,应当配合上邦来铲除边患。他们同意调拨五千兵马,交给唐先生来调遣。”

    “五千?太少了!”

    唐寅见李怿也算是懂事,知道该给兵马,但就是这数字……这不是糊弄人吗?

    随即唐寅就想到了当初朝鲜派所谓的五千兵马,协同他在多壁城坚守的时光,当时可真是……坑爹。

    唐寅义正言辞道:“我希望殿下能明白,陛下的意思是让朝鲜尽全力来做这件事,这既是为辽东的稳定,也是为朝鲜国的稳定。我认为,你们应当出兵五万。”

    “没有……”李怿明显是有些慌乱道,“我们没有三万兵马。太多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两万,不能再少了,只要给我这两万兵马,我马上带他们出征,粮草也要由你们来配给,如果延迟的话,等辽东和草原的战事结束,你们还没有派兵的话,陛下必定会再派人来问责,到时候……我也不想看到这种结果。”

    唐寅的神色非常冷峻。

    这就有点在威胁的意思了。

    不给兵?不给粮?

    那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。

    李怿显得很为难,但还是点点头道:“我会认真跟臣子商议这件事,还请先生再给我一点时间。最近我学习了中原的一些文化,还请先生指点一二。”

    “没时间。”

    唐寅摆摆手道,“请殿下马上召集人商议,最好明天就能让我带兵出征。如果不顺利的话,或许我也只能如实上报了。”

    “是,是。”李怿只能忙不迭应着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从景福宫出来。

    徐经带着一脸慨叹道:“伯虎你可真是有勇有谋,看你在朝鲜那小国王面前,丝毫不丢大明的脸面,且能让他唯命是从。何等气魄?”

    唐寅本来就有些气恼,闻言侧目望着徐经道:“你可有想过,要是他就这么继续拖着,我们能怎么办?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徐经迟疑了一下,勉强一笑道,“给多少兵马,我们用着便是。”

    唐寅道:“你知道陛下为何要以我为蓟辽总制?”

    徐经道:“这是陛下对你的信任。”

    唐寅语气仍旧显得很生分道:“陛下这是让我带兵进朝鲜,拿下朝鲜的王城。扶植国主什么的,完全没必要,最重要的,是让朝鲜彻底臣服。”

    “那……伯虎,我觉得这一切都挺好,可就是……朝鲜人跟我们好像不太一样,要是他们不顺从呢?师出无名啊。”

    徐经似乎也明白问题的症结所在。

    唐寅道:“不然为什么一定要让我们来?想要师出有名,就需要我们做点事情。”

    说完,唐寅用略显狠辣的眼神望着徐经。

    徐经看了这眼神,不由带着几分背脊发凉。

    眼前的唐寅似乎很以前完全不一样了,以前就是个混世的公子哥,可现在……有点那杀伐果断的意思了。

    徐经甚至在想,你不会把我宰了,然后说是朝鲜人干的,然后这样就师出有名了吧?原来在朝鲜享受生活,也不是好事,还要承担这种风险的?

    “就要拿他们出兵的事来做文章。”唐寅道,“给他们最后的期限,明天必须要出兵,如果不能出兵的话,我们就连夜离开这里,回辽东。”

    “回去了?”

    徐经甚至有点舍不得。

    唐寅厉声道:“等我们快到辽东时,兵马就会杀过来。”

    徐经道:“那万一他们追我们呢?”

    唐寅冷笑道:“你麾下的几百护卫亲随,难道是吃素的吗?这种时候,我们更有理由出兵了。”

    “嘿……”

    徐经想说,你还真是一招鲜吃遍天。

当初用几百人马就完成了朝鲜国内的颠覆,这次你还想照葫芦画瓢?

    只怕人家朝鲜人也会有防备,哪能那么容易呢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辽东镇。

    辽东巡抚杨一清,本还在调兵遣将,完成对女真人的围剿。

    这天他人在抚顺,刚见过张周派来开煤矿的人,心中还在想要不要就此跟朝廷上奏,甚至跟传统文官接洽一下时……又收到皇帝所下的密旨,让他派兵往朝鲜边境靠近。

    辽东副总兵彭鉴得到杨一清派人传话,急忙到杨一清的帅帐去相见。

    “大人。”

    彭鉴见到杨一清,也觉得见到了稀罕人,虽然杨一清人在抚顺督战,但平时很少能见到其人。

    杨一清跟王守仁这种亲自领兵上阵,事事亲力亲为的将帅并不一样,杨一清更注重远程的谋划……当然让他亲自去领兵,也并不显得拖沓。

    进退有度的人物。

    杨一清道:“调三千骁骑,配备火铳和火炮,往朝鲜边境靠拢。”

    “大人,这是要打朝鲜吗?还是说……要从另外一路,斜插女真人的后方?”彭鉴也算是合格的将帅,从杨一清的命令,分析出有这两种可能。

    这么古怪的调兵方式,要么是为了打女真,要么是为了打朝鲜。

    杨一清放下手上的密旨道:“你知道如今增加了蓟辽总制,第一任的蓟辽总制是何人?”

    彭鉴道:“似乎是……工部的唐侍郎。”

    “你知道陛下为何要以他为蓟辽总制?”杨一清再问道。

    彭鉴试探着说道:“听说此人乃是蔡国公的同门,且是同年进士,还是出自江南同榜……”

    杨一清一怔。

    连杨一清都没想过,原来唐寅跟张周的关系如此“亲近”,是同门也就算了,还是同榜的举人、进士,只是在朝所得到的待遇不一样,但人家好歹也算是同乡。

    既是乡党,还是年谊,又是同窗……

    杨一清收摄心神道:“其实陛下以唐寅总制蓟辽,更多是因为他熟悉朝鲜境内的形势,如今朝鲜的国主,也是当初由他代表朝廷委命和扶持的。”

    彭鉴道:“陛下的意思,是要以蓟辽来挟制朝鲜,甚至是打下朝鲜?”

    “有这层意思吧。”杨一清没再详细解释,他也不屑于跟这些武将一样,提到一个人,先去想这个人跟权贵的关系。

    甚至对彭鉴的心态都有些厌恶。

    “你马上调人靠近朝鲜边境,路上若是遇到女真人,便正面交锋,等兵马快要抵达时,会有新的指示给你,记住沿途不可冒进,同时也不要太过于张扬,尤其不要引起朝鲜人的警觉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“顺带调拨一批粮草,运送到海西的北部人马,最近我可能要回沈阳中卫,这边事情就交给下面的将领。冬天北方气候寒冷,战事不会推进太多,这边的事……暂且就交给你了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三屯营。

    张周从别院的卧房出来,此时已经是半夜,只有后院一条走廊还挂着灯笼,北风呼啸之中,张周看了看外面已经飘下来的雪花,大概也知道,北方的战事也到了不得不收场的时候。

    “大人。”

    孙上器带着彩黄氏来见张周。

    张周只是一摆手,意思是先让孙上器把彩黄氏带到适合说话的地方,他暂时没时间去搭理这女人。

    随后张周到了前厅,见到了风尘仆仆而来的张永。

    “见过张先生。”张永见到张周,显得异常恭敬。

    张周笑道:“张公公,你可是大忙人,我见到你,对于北方的战局等事,也能放下心来了。”

    张永急忙道:“先生您取笑咱家了,咱家就是跟随在您身边,按照您的吩咐做点事情,还是您差遣的兵官能治理兵士,将战场收拾妥当。还有您的深谋远虑,以及运筹帷幄……”

    不管怎样,张永上来就是对着张周吹一顿彩虹屁。

    二人落座,随后张永才感慨道:“话说从西北过来,这一路上……可是很辛苦。”

    张周问道:“不知西北的情况如何?”

    张永似乎是有口难言,叹口气,道:“就那样,没有一处不缺兵少粮。就连大同也是如此……看起来一切都改善了,其实都还是老样子。现在军中高层都在说,就等来年您的新作物,能让将士们吃饱饭了。”

    张周道:“北方用兵,一向最大的麻烦,就是缺少粮饷衣物等,将士们到底还是不能全心全意去打仗,完全不顾屯田和生产,将士们也需要吃饭穿衣啊。”

    对于北方边疆的形势,张周作为兵部尚书很清楚,而张永作为亲历者,也是门清。

    说是张周出现之后,北方将士的生活环境改善,但也只是在战略层面上,基本不用担心鞑靼人三天两头来袭,甚至是打不过。

    可因为屯田并没有明显增加,以及银折色法仍旧在维持,实行粮开中的地域很少,西北商屯也没重新发展起来,再加上朝中传统文臣有意要“积谷防饥”,说白了就是故意饿着西北将士,让他们吃不饱也饿不死……

    结果就是将士们看似风光,但其实过得也都是苦日子。

    张周道:“张公公来了就好,蓟辽这边,还真需要张公公这样的能人来协助。”

    张永试探道:“咱家不是很明白,陛下让咱家来,说是听您的便可。可各路人马已经进到草原,本来咱家既可以跟着新建伯走,也可以跟着英国公走,到您这边来……是说要配合京山伯和安边侯吗?”

    张周笑着摇摇头,意思是都不是。

    张永道:“只是到这里来协同那位唐军门?”

    “他在朝鲜。”张周笑着提醒。

    张永脸色尴尬。

    费劲巴列的把我弄到蓟州镇来,却不说让我来做什么,我想建功立业去打仗,甚至想为族人争取到爵位,也为自己争取地位……可这不是折腾人吗?

    张周道:“辽东下一步治军的重点,是要彻底根除女真人的隐患,再就是令朝鲜彻底臣服。二者之下,需要张公公来完成此事……之前杨鹏杨公公在辽东,并未能胜任,所以还需张公公你。”

    “他……”

    张永提到杨鹏,心中便有妒忌。

    杨鹏到辽东,只是去镀金的。

    而他……则是吭哧吭哧各处走,看起来风光,但现在杨鹏可比他风光。

    但他也不敢有怨言,主要是因为杨鹏的起点可比他高多了,人家本来就是太监出身,而他被委命到辽东督军时,也不过才是个管事而已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