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首页
重生八零年代守村人之野妇克星
第247章 劳改犯们的福音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靠着免费汽水引流,王二愣的展厅每天都热闹非凡,正式合同每天都能签上好几份,意向合同更是签到手软。

    其中还出了点小插曲,一些国人大闹,说王二愣的汽水只给洋鬼子吃,不给华国人吃,说王二愣崇洋媚外,软骨头。

    吗的,老子给洋鬼子喝汽水,是为了挣他们兜里的钱,能是白喝的嘛?

    再说了,这是出口商品交易会,服务对象就是洋人。

    这年头,大家生活条件都不咋滴,要是放开了喝,王二愣把汽水厂搬过来,也不够华国人放开了喝啊。

    他们骂也就让他们骂得了,反正王二愣问心无愧,难道他们还能拍个短视频骂我王二愣不成?

    大不了等赚了钱,多做点修桥铺路的好事就行。

    王二愣制衣厂所签的合同都是要经过上头公证的,外商把美刀打给官方,官方再把美刀换算成人民币补贴给王二愣。

    王二愣不声不响的,签了好几十份合同,自然就引起了上头的注意。

    很快,王二愣就接到了通知,他的展厅可以搬到日用品区去,甚至招牌都可以改成制衣厂的名字,终于可以摆脱矮冬瓜机械厂的名头了。

    王二愣是痛并快乐着,一边接单接到手软,另一边急急忙忙的让聂小莲回去全力扩大生产。

    两千台缝纫机远远不够,王二愣准备一个月内,再加三千台缝纫机。

    有着外商签订的合同背书,采购缝纫机方面,根本就不用王二愣操心。

    徐书记直接大手一挥,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,直接就给王二愣调了一千台缝纫机过来。

    甚至直接征用纺织厂好几间大厂房,给王二愣的制衣厂用。

    一下子,饶丰市的各路待业青年,都有了缝纫机踩,过上了幸福的厂狗生活。

    本来有些乱糟糟的治安环境,一下就好上了不少。

    广交会足足开了二十多天,王二愣签合同签到了手软。

    不过大多数都是些小合同,最大的一单也就五万美刀的量。

    老外也是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,虽然有官方背书担保,但是华国对于大多数老外来说,还是一个神秘的国度。

    没见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,他们自然是不会放心的。

    王二愣开着大巴车,亲自带着一车老外走走停停,吃喝玩乐,体验了一下华国乡土人情。

    最后又参观了新建成制衣厂生产车间,看着制衣厂车间里忙碌的工人劳作,老外们这才安了心。

    王二愣拍了拍厚厚一叠合同,嘴都笑麻了,一个多月的辛苦还是没有白费。

    衣服裤子鞋子这种东西,可是日常消耗品。

    这一单做好之后,有很大的可能,会接到后续的订单,甚至可以一直维持下去。

    徐书记嘴都笑麻了,王二愣的制衣厂可是在他的管辖之下,也就可以说是在他的领导之下,才取得了这样喜人的成绩。

    若是不出意外的话,再干两年,他老徐还能往上走一走。

    王二愣的制衣厂把饶丰市年轻的劳动力,给扫荡的差不多之后,又盯上了各大看守所。

    王二愣认为,劳改犯也有权利享受996的福报。

    不踩缝纫机的劳改犯,就不是一个好劳改犯。

    按照五个劳改犯配一台缝纫机的组合,王二愣的缝纫机陆陆续续的,占领了饶丰市境内的各大看守所。

    甚至周边的各大看守所不请自来,纷纷要求王二愣把缝纫机摆到他们那里去,他们家的劳改犯想踩缝纫机想的已经夜不能寐了。

    一番操作下来,王二愣总算把外贸的各种订单给安排了下去。

    为了让订单不出意外,所有的订单量都翻了一倍。

    万一有残次品,或者检验不合格的,也好有个补救。

    再说了,残次品也不是不能卖钱,便宜点处理给非洲人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

    很快一些订单陆陆续续的,就开始打包出库了。

    由于是第一次做外贸生意,王二愣也不惯着洋鬼子,订金百分之二十,验收后再付剩下的百分之八十,不然不给发货。

    衣服的质量情况,王二愣也是心知肚明,都是用最严格的标准执行的,打回去从做的残次品甚至都占了四分之一。

    对于那些残次品太多的看守所,王二愣打算减少合作,或者停止合作。

    看守所赚钱后,甚至跑到派出所去,要求派出所多抓点犯罪分子进来,而且不让派出所白忙,一个犯罪分子给二十块钱。

    这一下平时街头巷尾的混混们,可倒了大霉,一不留神就被奖励一副手铐,进了看守所踩缝纫机。

    大多数外商虽然抱怨王二愣的不近人情,但还是付清了货款。

    只有一个棒国商人和一个印度商人,对王二愣要求的付款方式大表不满。

    甚至还动用了外交关系,让上头的官员给王二愣施压。

    吗的,棒国和阿三的声誉,王二愣还不了解?

    后世做外贸的,哪个不被他们坑到怕?

    只要你敢发货,出了名的订金就是全款了。

    尾款要不到不说,对方甚至还会反过来败坏你的名声,和你打官司。

    徐书记都被当成了说客,火急火燎的亲自跑过来找王二愣。

    “二愣,你怎么搞的?棒国和印度的货怎么还不给人发?

    这会严重影响我们饶丰市的形象,会造成外交纠纷的。”

    王二愣赶紧耐心的解释道:

    “徐书记,之前签的合同可是写的明明白白,验货就全款啊。

    怎么?棒国人和印度人不识字?不可能吧?

    你看其他洋鬼子,付款多爽快。

    我不管,看不到他们给外汇局打款的单据,我这边是不可能发货的。”

    徐书记脸色一软。

    “二愣,算我欠你一个人情,赶紧给他们发货,人家外交部都给我们市发函了。

    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外贸问题了,二愣,你可不要犯错误啊。”

    王二愣看了一眼徐书记,郑重的说道:

    “徐书记,从情感上来说,我念你的好,你若坚持要求我发货,那这货我立马就发。

    十万美刀而已,我亏的起。

    但是只此一次,发完货后,我就要把制衣厂搬离饶丰市了...”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