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首页
背靠洪荒的我很慌
第13章 抢台词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九凡刨开焖熟的土豆,又是三个太后一人一个,剩下的,一人一半。

    九凡就是这么明目张胆的搞特殊,关键还没人敢说什么。

    焖土豆的味道和炒土豆丝完全不同,三位太后表示:焖的更香!

    大臣们吃的很香,有些嘴快老早吃完的,眼巴巴看着同僚细嚼慢咽,直咽口水!

    吕不韦越吃眼睛越亮:

    「好宝贝啊,若是能将其全部掌握在手中,那…七国之内,谁人能敌?」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九凡就准备了这三样,他觉得这三样足以让他坐稳国师之位。

    产量还未验证?那还重要吗?

    就这帮没见过世面,喝茶都要放盐巴、花椒、葱韭的大臣们,玉米棒子、焖土豆、烧红薯对他们而言,就是人间美味!

    赞成国师,以后有的吃!

    反对国师,以后没得吃!

    九凡心里都已经想好了台词:

    我坐国师之位,谁赞成,谁反对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一众大臣意犹未尽,三位太后还在津津有味的啃着土豆,大臣们不敢看,但是耳朵可以听。

    于是,一众大臣被三位太后啃土豆的声音馋哭了…

    吕不韦都不能避免,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土豆自由!

    嬴政看着一帮大臣,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:

    「哇哈哈哈,一帮土包子!不过红薯真的好吃,吸溜…焖土豆也不错!」

    好不容易等到三位太后啃完土豆,嬴政就迫不及待的高喊:

    “诸位卿家,孤册封秦国高人九公子国师之位,谁赞成,谁反对?”

    九凡一愣,心里暗恼:

    「靠,政哥,你咋抢我的词儿!

    看来以后还是收敛一些的好,不然都被政哥学了去,我还拿啥装逼?」

    华阳太后目光如电,扫过全场!

    大臣们集体瑟瑟发抖,吕不韦第一个站出来表态:

    “王上圣明!国师之位,非九公子不可为!”

    其他人吃人嘴短,加上以后还想多啃几口玉米棒子、土豆、红薯呢。

    于是,群臣弯腰作揖,齐声高喊:

    “王上圣明!”

    华阳太后满意点点头,嬴政见状直接高喊:

    “秦国国师之位已空缺八十余岁,今日,秦国高人九凡,为秦国国师!

    即日起,昭告天下!

    为秦国国师贺!”

    群臣齐呼三遍:

    “我王圣明,为国师贺!”

    “我王圣明,为国师贺!”

    “我王圣明,为国师贺!”

    三声喊罢,群臣面向九凡作揖,又是齐喝:

    “拜见国师!”

    九凡摆摆手:

    “免礼免礼。”

    九凡心里有些小失落:

    「这就完了??_??没劲,你们是我见过最没骨气的大臣!

    区区几个…不,平均半个都不到的玉米、红薯、土豆就把你们一网打尽,实在是…高手寂寞啊!

    都没个人反对一下,让我过过嘴瘾…差评!」

    就这样,九凡成功坐上了秦国国师之位,还没一人反对的那种!

    从这天开始,嬴政每天上朝变得很轻松,吕不韦明显收敛了许多,再不似以前那般嚣张,不把嬴政放在眼里。

    一方面是华阳太后警告,另一方面则是想和九凡、嬴政打好关系,以便未来有机可乘。

    吕不韦是商人,嗅觉敏锐,他察觉到了玉米、土豆、红薯等物的价值,已经开始布局了。

    不过…九凡可不会让商人薅他的羊毛,尤其是吕不韦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第二天中午,成蟜母亲韩太后也来到回中宫吃饭。

    至此,咸阳宫里,一片祥和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九凡新官上任三把火,拉着嬴政和专门负责农业的部门——少府官员,对咸阳城周边开始实地勘察,顺带安排修缮水渠的事宜。

    嬴政因为修缮水渠预算太大叫苦连天,九凡甩过去一万枚金魂币后,政哥麻溜的安排去了。

    (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比较通用的有四种:布币,刀币,圜钱,蚁鼻钱。金币、铜币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重新制定的官方货币。本书按照《天行九歌》动漫计量。)

    吕不韦听到后主动掏了一千金币,美其名曰:为王上分忧!

    嬴政也是来者不拒,根据九凡的指示,在大渠入水口立了一座大碑,上书:《光荣榜》!

    排在第一的是九凡:

    国师——捐一万金币;

    吕相——捐一千金币。

    好嘛,群臣得知后,全都开捐!

    嬴政还故意放出风声:民间捐款也能上《光荣榜》!

    这下好了,咸阳城的有钱人疯了,一马车一马车的金币被送到了少府处。

    第二天,《光荣榜》上多出了很多民间商人的名字。

    这还不算完,嬴政按照九凡的吩咐,还在咸阳城各处宣扬那些商人的善举,感激其对咸阳百姓做的贡献!

    这一下,修渠的钱不但有了,甚至富余很多!

    于是,九凡再出一记:修路!修路《光荣榜》自然也少不了。

    九凡这次带头捐了十万金币,一群大臣咬牙跟捐,吕不韦也跟了两万金币。

    就连华阳太后她们,也捐了一些首饰之类的助力修路大计。

    嬴政左右为难,还是九凡出面,掏了五万金币,“高价”收购了太后们的首饰,随后将那些首饰重新熔炼一番后,又送给了太后们。

    外宫门口的修路《光荣榜》上,四位太后共捐五万金币的消息一传出后,咸阳城内…炸锅了:

    “谁能想到,太后竟然也会捐钱?”

    “是啊,听说这五万金币都是太后们变卖首饰的钱,全都捐了。”

    “太后们仁德!不行,我也是咸阳城之人,我要捐钱,等路修好了我也能理直气壮的吹牛逼:瞧见了吗?这路…我修的!”

    “兄弟,听你这么一说,算我一个,我也想吹牛逼!”

    “算我一个,走走走,去捐钱!”

    “等等我,我听说一个铜板都能捐,还会写在《光荣榜》上呢!我多了没有,就捐两枚铜板好了,不能垫底!”

    (秦始皇统一全国币制,废除刀、布等币,规定黄金为上币,单位镒(二十两),铜钱为下币,单位两(二十四铢),以半两钱(十二铢)通行全国。一镒(yi)=二十两=四百八十铢,相当于现在人民币的元、角、分。

    没懂?不要紧,只要记住一金=四十个铜板就行了。)

    嬴政对九凡佩服的不行,每天都会在几位太后跟前大夸特夸,几位太后也是对九凡愈发满意。

    相反,大臣们对九凡是既佩服又暗骂。

    佩服的是能想出《光荣榜》这玩意,聚拢钱财;

    暗骂的是他们谁要是不捐,“榜上无名”就会传遍咸阳城,被人戳脊梁骨!

    这帮大臣,咬牙跟捐!

    还不能捐少了,捐少了照样被人背地里问候他家女性!

    吕不韦咬牙追捐五万金币后,骂他的声音才小了。

    这当然是九凡让嬴政暗地里搞的小动作,古代的人,极好脸面,打肿脸充胖子的比比皆是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回中宫,九凡听着政哥兴高采烈的讲述,心里冷笑一声:

    「吕不韦,这才只是开始…」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