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首页
简体
简体
繁體
消息
对不起,我们检测到您试图屏蔽广告,请移除广告屏蔽后刷新页面或升级到高级会员,谢谢
明末试锋
第九百零四章 计划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周大虎回到京师数天后。
收复台湾,驱逐消灭夷寇的战报公布天下。
朝廷也是正式宣布在台湾建府,移民开垦有关的优惠政策。
并宣布十年后,台湾将建为省级行政单位,成立承宣布政使司。
紧接着,朝廷制度也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。
正式确立巡抚为常设一省最高官员,品级为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,从二品,加兵部侍郎衔,正二品。
内阁大学士定为正一品。
十三个布政司改称为“省“。
同时重新规划划分全国行省区域面积,择机公布。
而与同时。
全国征调的大批的粮食,也陆续运到了京师,开始转运到辽西一线和觉华岛上囤积为备战准备。
崇祯十三年夏收,虽然中原部分地区干旱无雨,也发生了蝗灾,但提前的水利设施大建设,发挥了巨大的作用,再加上兵乱彻底结束,朝廷的备荒早有准备,原有历史上的崇祯十三年大旱饥荒并没有发生。
只是一场中等规模的天灾,没有了人祸,度过轻易了许多。
大明的一举一动。
都会受到辽东皇太极的极大关注。
大明内乱的平定,引起了建州的警觉。
同时不断的和大明谈判,虽有一定的退让,但是双方立场差距还是很大。
大家都知道,只有一战,分出胜负,才能让对方明显的让步。
严重打残对手,重创对方主力,才有让对方降顺的可能。
总之一条,实力决定一切。
已经得到的,谁都不会轻易地相让出来。
人如此,一个政权也是如此。
……
辽东盛京沈阳。
自从广宁战败一年多,辽东的局势虽然还属于平稳,但这都是严刑峻法的结果。
再加上大明的有关物资严厉封锁,以及人员管控,辽东物价飞涨,人心浮动。
蒙古各部由于大清减少了供应,也已经有离心离德的情况发生。
而大明的情报由于封控严厉,已经很长时间不能获得,这样严重影响大清对局势的判断。
也已经采取了有关的加强措施,就看搜集情报的结果了。
数天后。
清宁宫。
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向皇太极汇报者刚刚从大明得到的最新情报。
“大明已经平定了内乱,还在东南沿海收复了一座被夷人侵占的海岛。最为重要的消息是,大明朝廷已经开始大规模的调集粮食与辽西,以及觉华岛之上,规模在上百万石以上。”
“微臣判断,这是大明朝廷将向我大规模用兵的前兆。还请陛下早做打算。”
皇太极听着汇报,脸色有些涨红,这两年他的身体有些不好,经常头晕。
“这次去关内探查,人手损失怎么样?”
“回陛下,派出了一百多人,俱是有家有口之人,上有父母,下有子女,但是如此,也只回来了十几人,而带有有用消息的,则只有数数几人而已。没有回来之人,大多数恐是明军给捉了,有父母妻子儿女,他们不敢背叛我大清。”
“既然如此,那就善待他们的家人吧!”皇太极道。
随即他又问道;“明廷犯我,程先生如何判断其进攻方向?”
“这个……”范文程有些作难的说道:“臣不敢妄议,但陛下有所问,臣不敢不答。建虏攻我方向,无非两种选择。一是从辽西牛庄方向突破;二是从海上泛舟,某处登陆攻击。尤其是从海上而来,明军登陆的地点较多,最难预估。但以我方兵力部署来分析,最有可能的地点仍是辽东最南端的辽南地区。那里离盛京较远,支援需要时间不能及时,最易被攻破占领。二选一执行。”
“或者是两种方法同时进行,水路并进。”
皇太极沉默了一下,轻轻点点头,便挥退了对方。
他作为马上皇帝,对战事岂能不知?
为什么会有此一问?
就是对方是明人,最懂明人的想法。
他希望有所拾遗补缺,更加完善自己的防御计划。
不错,大清是防御的一方。
“朝鲜方向……”皇太极摇摇头,对方还不敢反叛自己。
“北方……”皇太极又摇摇头,自己的盟友科尔沁就在附近驻扎,等于是大清的哨兵,最为关键的是,明军绕道来攻,路程遥远,补给困难,这一方向几乎不可能。
“那就是辽西和辽南方向了……”皇太极考虑一圈,心中认同范文程的所讲。
集中兵力打一路,一路放弃不管,先胜一战后,再歼另一路之地。
计划很快就在皇太极脑中形成。
……
大明京师。
兵部尚书杨嗣昌正在和忠勇公周大虎制定恢复辽东的计划。
恢复辽东的计划早就有版本。
就是水路并进,辽西辽南同时进攻,辽南为主战场,拿下海州卫、盖州卫、复州卫、金州卫作为根据地,辽西辽南夹击进攻,缓缓恢复辽东地方。
但周大虎认为这个方案太过于守成,自己知道,建虏也能猜出来。
他想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,再增加一路,出奇制胜。
周大虎道出了自己想要增加的一路。
但杨嗣昌却是认为太过于冒险,不值得提倡,还是以正兵对决稳扎稳打为上。
两人发生了分歧,一时之间谁也说服不了谁,只好让崇祯皇帝最后决定。
在征求了数位重臣的意见,尤其是孙承宗的意见后,崇祯皇帝相信对方的判断,下了决心批准了这个作战方案。
只等时机成熟,就开始作战行动。
……
河套地区。
这里已经建立了数个寨堡,新的主城也开始了建设。
朝廷的优惠政策的吸引下,大量的陕西、山西、甘州地区的百姓,到河套开垦开荒。
短短两年的时间,就有几十万人到了此地开垦出了两百多万亩旱涝保收的良田。
头一年亩产就达到了两石以上,一年下来亩产达五石左右,有的甚至达到了六石左右,堪比江南,所以人称塞外江南。
几十万人的改善生活,间接地带动了上百万他们的亲人家属生活。
这也减少了朝廷的负担,稳定了地方的安宁。
大量剩余粮食的出现,使得处于边塞的大同、宣府、山西、陕西、固原等九边重镇粮价大跌,军户军兵大受其惠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网络文学城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联系方式:
[email 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