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首页
简体
简体
繁體
消息
对不起,我们检测到您试图屏蔽广告,请移除广告屏蔽后刷新页面或升级到高级会员,谢谢
穿越南宋当皇帝
第108章 未来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大宋永兴元年,公元1237年,春,东京城。
自大宋王师收复中原之后,三年多时间过去,两河之地,包括河南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恢复。荒芜的田地被开垦,一条条沟渠被修葺贯通,面貌焕然一新。
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勘探,黄河改道工程已经启动,数十万民夫和工匠,官府预计在五年之内,黄河改道流入渤海。而在黄河改道以后,运河黄河以北段也会跟进,直达燕京。
两河和中原、辽东,包括陕西,在免赋三年,休养生息的基础上,各地方官府在大肆修路搭桥,修路从城内和官道大桥开始,五年的时间,各州府县主要官道桥梁都要重新修筑完毕。
同一时期的五年规划,几条主要铁路线也正在修建,比如燕京城到东京城再到徐州、金陵;东京城到长安城、兰州城、张掖、再到西域别失八里;成都府到重庆府等。
整个大宋,进入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阶段。
也就是这一年,随着大宋军人地位的不断提高,大宋朝廷正式实施《义务兵役法》,规定凡年满18岁的青年,不分种族、职业、家庭出身、以及教育程度,都有服兵役的义务,服役期为5年。
《兵役法》同样规定,凡是军中现役军人,规定二十年之内陆续退役,退役后的军人有朝廷补发的津贴,每月500文,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所需。
至于开始服义务兵役的军人,则会根据伤病、伤残、服兵役年限,以及是否参战发放津贴。
《义务兵役法》的实施,保持了军中兵员的年轻健康状况,又储备了大量的后备兵员,使得大宋长久以来的“冗兵”顽疾烟消云散,也预示着大宋朝廷,走上了一条持久的强军之路。
而随着无数的退役军人进入军政,尤其是政务领域,也使得大宋整个民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自兴庆元年以来,朝廷增加乡镇一级行政机构,改变了千百年来“皇权不下乡”的局面。而随着军人地位大幅提高,大量军中退役人员进入乡镇一级行政机构,并在乡村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,足以和乡村强大的士绅阶级抗衡。
而与此同时,大宋改元永兴,迁都东京城,似乎也宣告了大宋政治中心的北移。
皇城、内城都重新修建,护城河中的巨石都被肃清,艮岳被改造成了士民免费游览的公园,大相国寺的菜园子被清除,水泥路、下水道、公共厕所、自来水设施一应俱全,东京城似乎成了一个扩大版的金陵城。
东京城,也有了几分北宋时的风华,只不过妖娆和内敛少了许多,却多了许多大气和张扬。
皇宫大内,荷枪实弹的禁军肃穆威严,纹丝不动,让雍容庄严的皇宫,多了几丝肃杀。
睿思殿中,几个执政大臣正在向大宋天子赵竑禀报军政要务。
“陛下,绍兴皇陵都已迁移完毕,陛下随时可以去巩义皇陵拜祭。”
真德秀首先奏报。
北地收复,中原重回大宋治下,绍兴皇陵里的南宋四帝陵墓,包括宋高宗永思陵、宋孝宗永阜陵、宋光宗永崇陵、宋宁宗永茂陵,以及宋徽宗的永游陵,共五座陵墓,都迁回北宋时的巩义皇陵。
由于宋室南渡,临安是行在,所以陵园攒殡也是简单,都是浅埋,易于迁移。
绍兴皇陵除了五位帝王,还有宋徽宗皇后郑氏、韦氏,宋高宗皇后邢氏、吴氏,宋孝宗皇后谢氏,宋宁宗皇后杨氏等人的陵寝,一共“五帝七后”陵寝。还有大批的大臣、后妃、宗室的墓葬,和帝陵后陵一起,规模庞大。
“五帝七后”陵寝肯定要迁移,至于大臣、后妃、以及宗室,则是暂不迁移。
“真公,辛苦了!”
赵竑点点头,对真德秀等大臣的迁移事宜表示满意。
国都都迁了,仙人的陵墓不迁,肯定要被世人口诛笔伐。
“陛下,嘉定十七年,我朝有户1500余万,人口7000万上下。至永兴元年,我朝有户1800余万,人口8100多万。陛下登基十一年,我朝人口增长千万,可谓盛世之象。”
真德秀递上奏折,赵竑看了,轻轻点了点头。
8100万人口,是去年做的人口大调查,这其中包括了两河和金朝、高昌原来的人口500余万。但不包括移民海外的人口。
“陛下,十年光阴,我朝在海外移民的数量已达近600余万。光是一个非洲,就移民了400多万。我大宋由一内陆国家,变成了一个海洋大国。真是意想不到。”
工部尚书邹应龙禀奏,感慨万千。
也正是因为大宋成了一个海洋大国,才能以海外补给大宋,源源不断为大宋输血。就比如黄河改道、修铁路需要的钱粮,莫不是从海外转运。
“非洲三千万平方公里,即便是大部分地方不宜人居,但还要移民,至少也要在一千万人口以上吧。”
非洲距离欧洲最近,日后要是向欧洲用兵,怎么也比从大宋本土调兵方便的多。
几位参知政事面面相觑,赶紧领旨。
只要不是劳民伤财,耗损国力,他们一般都不反对。
事实已经证明,皇帝眼光毒辣,做的决定,基本上都是对的。
“两河和中原之地的移民情形如何?”
心有所触,赵竑下意识问了起来。
三年前,大宋王师收复中原、辽东和两河,所得居民不过四百万人。没有了人,田地就没有人耕种,百业难以繁荣。
“陛下,北地地广人稀,三年以来,因为三年免赋,已经从江南和荆湖四川等地迁户百万。到今年初,辽东已有百万人,河北达到四百万,河东三百万。河南最多,已达近五百万人口。加上陕西,北地共计300多万户,1500万人口。”
真德秀的禀报,让赵竑点点头,又是连连摇头。
“黄河流域,本是我中华文明起源之地,盛世都有五六千万人口。一千五百万,一千万都是迁移之民,让人实在是唏嘘不已啊!”
要不是耶律楚材这些人力谏,北地变成了牧场,北地的百姓,也都死光了。
准备了足足三年,大宋朝廷从临安迁都,无数官员和家眷,富商巨贾,都从东南迁入东京城。这里虽然简陋些,但却充满了希望和机遇。
就比如这第一条的公共铁路,就是从燕京到东京,连金陵城都没有。
反而东京城原来的金国官吏、宗室,以及大多数的百姓,都被迁移出去,分散到了大宋各路。
“陛下,北地多年战事,满目疮痍,人口迁移也不宜太多,否则地方承受不了。陛下与民生息,轻徭减赋,也许用不了十年,陛下又该为人口太多而发愁了。”
耶律楚材微微笑着一句。
历史上都是一样,每逢大乱之后,人口就会迎来一个大的增长。战乱后的两河和中原,包括辽东、陕西之地,也是一样。
“居安思危,耶律先生说得没错。”
赵竑轻轻点了点头,表示赞赏。
社会安定,百姓能吃饱穿暖,晚上没事干,只能实施人口增加活动了。二十年三十万一过,估计北地要人满为患了。
“宣主事,北地的教化,都跟上了吗?”
赵竑问起了下面的教育司主事宣月华来。
马上得天下,马上却不能治理天下。安定民心、与民休养、恢复残破的北地经济,安抚教化,才是根本。
“回陛下,三年前,教育司已在汴京城设立东京大学堂,并在东京城、燕京城、长安城、太原城等地各设立中级学堂两到三座,北地已经普及教育法,学生陆续入学,年轻学子纷纷考入东京大学堂、东京讲武堂以及东京师范学堂等。北地民心安稳,教化已经深入人心。”
担任教育司主事四年多以来,宣月华兢兢业业,也沉稳了许多。
耶律楚材微微有些遗憾。他向皇帝主张用孔孟之道治国治民,选用儒生来担任各级官吏,但很可惜,皇帝并没有采纳。
大宋通过金陵大学堂和东京大学堂来为大宋朝廷遴选人才,科举取士形同虚设。大宋择选的官员都是懂实务的干才,那些只读四书五经的饱学儒士,已经被时代淘汰了。
中华非华,孔孟之道,皇帝似乎更提倡孟子之“法先”和“王道”,铁血味太重,少了许多儒雅。
“陛下,近日朝臣纷纷上书,言奏我朝如今的学生教育,军事体育考核所占比例太重,戾气太盛,请求陛下减轻学生的军事体育负担。朝野上下屡屡施压,还请陛下明鉴。”
宣月华支支吾吾上奏,赵竑面色一沉,重重一拍案几。
“宣月华,你难道忘了,朕为何让你做这教育司的主事吗?”
“回陛下,当年教育司主事史岩之欺瞒陛下,擅自减轻和免除学生军事体育课程,甚至在军事体育考核上弄虚作假。所以,陛下才……”
“既然如此,你做你自己分内之事,瞎琢磨什么?”
赵竑打断了宣月华,板着脸一句,宣月华唯唯诺诺领旨。
赵竑看了一眼下面一声不吭的真德秀和邹应龙,包括耶律楚材等人,收回了目光。
懦弱、奸滑、自私冷漠、一盘散沙,这些国人身上的顽疾,通过军事化的训练和教育,使得勇敢、服从和纪律,以及团结意识耳濡目染,深入人心。
至于通过军事体育操练,所达到的强健体魄功能,就更不用说了。那些宽袍大袖、弱不禁风,只会当官发财的腐儒,绝不能成为国家的根本。
通过义务教育的新一代,他们的一举一动,身上的军人之风,将会从上到下,洗涤朝堂的迂腐积习,以及替代千百年来被士绅左右的民风。
这也就是他想要达到的国民的改造。
去了个胆大妄为的史岩之,朝野还有千千万万个张岩之王岩之。这些人饱读诗书,深谙儒家思想,总想让文风战胜武风,笔下虽能千言,胸中却无一策,高谈阔论,阴风阵阵,其心可诛。
民风的转变来之不易,不可能半途而废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网络文学城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联系方式:
[email 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