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首页
简体
简体
繁體
消息
对不起,我们检测到您试图屏蔽广告,请移除广告屏蔽后刷新页面或升级到高级会员,谢谢
穿越明末成难民
第514章过路费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借着缩减债务的时机,杨易对旗下产业做了调整。不知不觉间,旗下产业越发庞大,涉及的行业太多、太杂,甚至滋生出了“国企病”,人浮于事、效率低下、裙带关系严重。
经过权衡之后,主抓基础行业,如;银行、粮食、水泥、军工、造船、纺织、皮革、瓷器、炼铁等领域,掌控新兴行业,如:玻璃、橡胶等新领域。
退出小行业和消费行业,其中包括酒类、肥皂、奶糖等行业。肥皂业还是很赚钱的行业,杨易果断将配方卖给了晋商范家和程维霖,两人对杨易都有过帮助的。奶糖是个小行业,当时也是为了消耗格里木提供的奶酪而做出的举动。这些行业无关大局,留着只会牵扯精力,杨易果断退出。
退出的产业不少,需要发展的领域更多。
在杨易的授意下,借着银行资金的充裕,兰卓大力扩张银行网点,遍布江南主要府县,最西达到武昌府、最南抵达温州府、最北到淮安府。涵盖金陵、扬州、宁波、杭州等主要大城市。
农场银行有特区行署、有杨易做背书,各地方的网点不受地方官府掌控,完全替客户保守秘密。起初,很多地方官府想获取客户信息,甚至敲诈银行,农场银行都予以有力还击,随着杨易地位的提升,已经没有地方官府敢动手脚了。
农场银行的信用、安全性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,加之银行网点的扩张,更多的资金流入银行。
与银行网点同步扩张的是驿传系统,区别于朝廷的驿站系统,这完全是杨易旗下自己的快递业务,取名农场驿传。农场驿传是商业性的,从信件快递到人员、物资发送,网点与银行网点一起,遍布江南。
大沽到上海的海运已经恢复,除了海运,还在长江建立了内河航运船队,由于运河时断时续,海运业务越发繁忙。农场驿传系统以快捷性、安全性著称,业务量呈几何级数增长。农场驿传系统的发展,加速了物资、人员和资金流动,促进了市场的发展,也为特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围氛围。
……
杨易的开销,除了军费,还有一个大头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。特区新城建设,修建房屋,海量的道路需要硬化,江南河流众多,桥梁、码头等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。而且这些投入几乎没有直接的回报收入,都需要靠城市发展带来的税收支撑。
行署高层在杨易的授意下,试点性的将一座苏州河上的桥梁交由私人投资,允许他们靠收取过路费来获利。随着特区新城的发展,苏州河之南的地域已经不够了,苏州河之北纳入了发展日程中,需要资金修建大桥将南北两岸无缝衔接起来。
这桥不是普通人眼中的拱桥之类的小桥,而是十车道的超级大桥,耗费银两数以万计。当时,杨易正在征战中,特区没有财力修建大桥,就张榜招私人来投资。古人把修路筑桥作为善事来做,没有收取过路费这个念头。再大的善人要随便拿出几万两银子还是要仔细斟酌的。
桥梁最终还有有人来投资,是王武、刘元声、毛老三三兄弟。这三兄弟来到特区淘金,主要从事建筑行业,手中有支建筑队。他们正赶上特区建设的黄金时期,加之又是从密丰来的,与行署高层有关系,承接了不少工程项目,赚得盆满钵满。
他们愿意投资苏州桥,并不是抱着赚钱的目的,而抱着感恩的心态来的。他们三兄弟是流民出身,亏得农场接收,让他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靠着勤勤恳恳的态度,他们三兄弟已经家大业大。
出于感恩,他们来投资苏州桥,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苏州桥建好之后,行署允许他们收费十年。刚收费时,遭到很多人反对,他们接受不了过路还要收费的事儿,反对者抨击只有路匪强盗收取过路钱。
行署在特区报上专门撰文,文章表示,路政、桥梁并非全为公益之事,仅凭官府、善人来修建并不能满足需求。如果能为投资者提供回报,将会有更优质、更便捷的道路,方便人们的出行。苏州河原本无桥,靠轮渡而过,新修大桥为人们提供多一个过河的选择而已,如何选择全凭自愿。
很多文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指责过路费,甚至号召人们抵制。在争议声中,苏州桥还是采取了收取过路费。无论人们如何反对过路费,桥梁的便捷性依然让人们无从抗拒。坐着马车直接行驶过苏州桥不过片刻功夫,坐轮渡上下船、等候船的功夫没有两个时辰是过不了河的,而且坐船要付船资的。
一个月后,争议声消失,因为好几个反对收费的文人被人在桥上抓住。过桥费收费低,但是人流、车流量大,扣除日常维护费、税收等,最多三年收回投资。王武兄弟三人没想到报恩的想法居然换来一条全新的财路,喜出望外。尝到甜头的他们,多次向行署表示,愿意投资更多桥梁和道路。
果然,行署又将他们招了过去,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“投资”机会。
……
行署会议室里,项爻、兰卓、温皓等官员站在一副巨大的地图面前,上面标注了一条笔直的红线,红线两端在苏州和特区。温皓是温体仁的孙子,温体仁将他推荐到行署做事,为项爻的助理。
王武、刘元声、毛老三看着地图上的红线若有所思。项爻道,“苏州到特区直线距离两百余里,之间河道众多,道路曲折狭窄,单程一趟最快两日,往往三到五日。东家规划修建一条笔直的高速通道,双向四车道,逢山开路遇水搭桥,实现单日可往返一趟。”
王武三兄弟面面相觑,他们经营建筑业,修桥筑路,一眼就明了这样的高速通道将会是怎样的“庞大”。这可不是修一条小路啊,是四车道的路,苏州上海之间河道多,要修多少大桥才能实现快速通道。
莫说王武三兄弟,就是项爻、兰卓这些行署高官听了杨易的计划,也是大吃一惊。这样的工程匪夷所思,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伤国伤民的工程。秦朝的秦直道、隋炀帝的大运河将帝国拖进坟墓。杨易居然以私人之力来实现这样的宏图,能行么?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网络文学城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联系方式:
[email 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