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首页
大秦:死谏诤臣,开局持剑朝天子
第80章 始皇:知朕者,秦卿也!!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第80章  始皇:知朕者,秦卿也!!

    “【皇族考封制度】……”

    嬴政顾名思义的想了想,尔后他发现自己也无法立即洞察尹烈的深意。

    于是。

    他再度主动询问道:“秦卿,具体是怎么个考封法?”

    话音落罢。

    满场寂静无声。

    右相王绾也认真的紧盯着尹烈,想看看后者究竟能给出怎样出人预料的方案。

    “回禀陛下。”

    尹烈组织了一下语言,道:“昔年孝公设立招贤馆,以求天下之才,并用百家学说考教之!”

    “而今时移世易,九州一统,天下之才已然尽入陛下彀中!”

    “那么对于诸位公子的【考封制度】,自然也就不能仅限于百家学识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尹烈认为对于帝国公子的素质考教肯定要提高一些。

    诸公子可以选择专修一个百家方向。

    但对于其余的基础百家常识,该懂也是要懂一些的。

    至于进阶的最终科目考封。

    尹烈则打算把后世的研究生课题规则,给搬出来……

    “比如:农学方面的两季稻麦种植技术研究,诸位公子可以试着参与,期间若有好的表现,自当算作考封成绩之中。”

    尹烈认为农业从来都是国家的根基所在。

    未来获得分藩的公子,兵权、财权和政权都被限制了。

    那要如何获得良好表现呢?

    简单!

    牵头搞农业建设!

    “中原之地共有三条龙脉:一为河水,二为江水,三为万里长城!”

    尹烈想了想,接着道:“河水又称黄河,江水又称长江,一浊一清,却都能灌溉两岸之田地!”

    “因此,未来农业开垦诸事,必是大秦的长期国策。”

    “当然,堂堂帝国公子,名义上位同三公的藩屏公爵,肯定不可能亲自下地去刨土。”

    “我的意思是凭借农学优异表现,分藩到黄河或者长江附近的公子,可以在名义上牵头主持开垦、开荒,并拥有参议和监督当地的农事之权。”

    “尔后根据大秦本身的【上计考课制度】进行政绩审核,若农业开垦之土地每年都实现了一定数量的正增长,则根据具体的政绩,封赏藩屏公爵对应的食邑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大秦官员财政审核自有上记考课制度。

    尹烈的皇族考封制度,便是以此为基础开创而来。

    毕竟这个时代说科举……

    根本没人知道科举是什么。

    但上记考课,皇族考封……

    一目了然!

    另外!

    尹烈也发现了他之前提出的徭役兼具土地分配方案,其实分不了几轮。

    因为大秦的徭役数量动则就是几十万人!

    从中原士卿阶层征收来的土地即便再怎么海量,也撑不到三十年的周期循环回收。

    即:百姓徭役三年可获得土地使用权,后续再通过熟练两季稻麦种植技术,成功把土地变为自己的私田。

    但这个私田最多依旧只能种三十年,朝廷就要收回重新封赏,以持续运转徭役兼具土地分配之国策。

    三年徭役,三十年私田土地使用。

    便是十次轮转……

    按照一夫挟五口为一户的秦法标准,尹烈认为通过徭役分配的耕种土地最多不能超过百亩!

    中原之地将近两千万的人口,共计就是三百余万户。

    共计需求土地正好就是三百余万顷,因为一顷等于百亩土地。

    而著名的郑国渠也才灌溉了四万顷土地……

    至于尹烈举例的一户百亩土地,遵照的是商周井田制标准分,先秦时期的军功阶层,每户土地都必然远超百亩!

    比如一级公士,赏一点五顷土地,外加一点五宅【十五步见方的宅基地】。

    综上!

    中原的黄河、长江必须开垦运用起来,不然尹烈的徭役兼具土地分配方案最多持续十年,就会无以为继。

    好在……

    尹烈的制度并非凭空一拍大腿分离式的想出来!

    而是制度与制度之间,都是有铺垫和衔接!

    毕竟只有这样才算组成了一个完整的【国策】!

    紧接着。

    “除了农业,大秦当属秦法为最!”

    尹烈略作沉吟的道:“而律法方面的完善事宜,诸位公子也要潜心学习并参与其中,同样算作考封成绩。”

    “若律法成绩优异,分封外放的藩屏公子,则可以拥有稽查、断案、审判、监督之权,外加想办法于当地做普法诸事!”

    “比如皇帝颁发【秦律大诰】,强制每家每户即便不识字,也得购买并把【秦律大诰】供起来,尔后不断熟悉专研秦法!”

    “如遇冤情,可凭【秦律大诰】为验、传,走驰道,直入帝都咸阳,有胆敢阻拦者……夷三族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明太祖朱元璋开创出来的【大诰制度】,还是非常有用的。

    最起码能在一定程度上,遏制冤假错案。

    并对贪官污吏形成震慑效应。

    那么【秦律大诰】的宣传推广诸事,自然就得由律法成绩出众的藩屏公爵负责!

    皇子亲自牵头……

    当地郡县的官吏谁敢不配合?

    脑袋不要了?

    “第一土地开垦,第二律法普及……第三就是工科机关术!”

    尹烈身为穿越者,他可太清楚科学突破的重要性了。

    而先秦时期的科学……

    说白了就是墨家和公输家族的两批拔尖人才!

    但……

    按照士、农、工、商的阶级划分。

    工也就比商稍微好一点儿。

    并不是非常受待见。

    除非真的做到了顶级墨工的程度。

    农的话……在先秦时期你会种地,就相当于后世的高级技术型蓝领,有了能吃饭的把式!

    士就不用说了!

    华夏的上下五千年,一直都是官本位!

    你再有钱,也比不上有权的!

    “说到工科机关术诸事,就绕不过墨家和公输家族。”

    尹烈负手道:“其中公输家族的霸道机关术多运用于军中,墨家机关术则擅于建设……今日我们只讲建设,不论武事!”

    “诸公子若是在墨家机关术方面很有天赋,也可以试着学习,并通过最终成绩进行考封分藩。”

    “比如我有一个制造水泥之法,通过烧熟石灰石、黏土亦或者铁矿石,从而能够用水泥去加速建设驰道,亦或者辅助铸造万里长城。”

    “同理,相应的藩屏公爵可以通过自身优化而出的水泥技艺方案,去牵头加速驰道或者长城的建设,并以此为政绩获得食邑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尹烈没有论及武事只有一个原因。

    藩屏公爵掌握兵权是个很有风险的事儿。

    倘若把朱棣放在历史上扶苏的位置……

    毫无疑问!

    朱棣绝对会带着长城军团,直接杀到咸阳城下,跟自家的十八弟痛陈利害!

    那尹烈肯定是不能赌人性的。

    为了帝国的稳定发展……

    必须得想尽一切办法杜绝内战!

    君不见一场靖难之役,明朝也是元气大伤啊!

    另外。

    尹烈搬出了水泥工艺制造……

    而大秦已经拥有了生铁冶炼技术,这代表着冶炼炉的温度能够达到一千度以上!

    有了这个前提条件!

    石灰石便能够烧熟,也就有望制成水泥。

    不过具体的细节方面,尹烈并不想去操心,反正他只提供一个创意方向。

    再让帝国公子负责牵头探索即可!

    “第四:我认为阴阳家的风水、乐舞、祝祭、婚丧嫁娶、占星天象也能组成一个单独的科目!”

    尹烈缓声道:“由于中原之地的儒家宗法制和祭祀之礼扎根太深,最好能有对阴阳家感兴趣的公子,在风水堪舆、乐舞祝祭、婚丧嫁娶、占星天象方面学有所成!”

    “并凭借优异的成绩分藩外放,尔后负责牵头转播普及阴阳家的各式风俗诸事!”

    “而具体的政绩考核标准……由阴阳家派遣长老前往巡查统计,当地近年选择阴阳家的祝祭礼仪,以及进行婚丧嫁娶户目数量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<div  class="contentadv">        终于。

    尹烈暂时给出了四个特别科目。

    最后专门为阴阳家开设一科,他知晓肯定会落人口舌,但他还是要提!

    举贤不避亲!

    既然阴阳家的礼仪诸事确实可堪一用,那自然就得大力普及。

    以免儒家势头太盛,彻底盖过了百家之名。

    “对了!”

    尹烈突然一拍脑门,又补充道:“陛下,我还有个【密折制度】,允许地方官员或者藩屏公爵通过专用驰道,秘密呈递奏折进言!”

    “甭管是当地官员做的太过分,亦或者藩屏公爵毫无作为,监察御史吃拿卡要等等,都可以通过密折,直接送到皇帝的案前!”

    “如此,多方互为制衡,才是帝国的长治久安之道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密折制度是满清开创。

    由康熙年间始,到了雍正时期被不断完善。

    这个制度最绝的一点是……

    让地方上的多股势力,再也不可能实心实意的抱团!

    因为你永远不清楚身边的人会不会一手密折递入京师,直接把伱给卖了!

    这就像黑暗森林法则一样!

    在地方官员之间人为的制造出了一条猜疑链!

    如此!

    皇帝才不容易被下面的人蒙蔽,也才能更好的坐稳江山……

    忽然!

    “彩!!”

    嬴政低喝一声道:“秦卿真乃朕之股肱也!”

    始皇现在望着尹烈的眼神,就像是看到了一个世所罕见的大宝贝!

    “农学代表农家,秦法代表法家,工科代表墨家,阴阳风俗学说代表阴阳家!”

    嬴政沉声道:“朕觉得秦卿的大格局体现在……你并没有一味的排斥右相所提出的谏言,而是把【皇族考封制度】应用在了【藩屏制度】之上!”

    “同时又先行从百家学问中专门择选出四门科目!”

    “第一,农学搭配了开垦黄河、长江的国策,也再度奠定了【徭役兼具土地分配方案】……持续循环的可实施性!”

    “第二,关乎秦法诸事,秦卿开创出了【秦律大诰制度】,既保证了律法的普及,也让底层民众有了能够伸冤的途径!”

    “第三,墨工建设方面的驰道修建与长城铸造,秦卿给出了【水泥制造工艺】,朕很期待秦卿的这个工艺,能否大幅度缩短驰道和长城的建造周期!”

    “第四,阴阳风俗学说普及诸事,则对应了秦卿之前所说的谏言:【天命的三权分立方案】,朕以为同样可行,我大秦在文化方面不需要一家独大!”

    “朕要的是百家争鸣,百花齐放,亦如之前秦卿所言:道之天命,儒之教化,法之天下,兵之军武,工之建设,阴阳之天象,甚至于以经济改革开放为核心的商之繁荣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始皇此次没有丝毫犹豫!

    立马便站出来力挺了尹烈的各项谏言措施!

    没办法!

    方才尹烈最后提及的【密折制度】,始皇虽然没有专门称赞……

    但【密折制度】绝对打到了始皇的心巴上!

    其实始皇一直都有一个束手无措的难题!

    即:大秦揽九州之巨,确实广袤至极!

    却也让统治的难度呈几何倍数提升……

    始皇之前的方案就是频繁的东巡,以自身威仪强行震慑六国遗老遗少的民心,同时也让各地的大秦官吏,更加实心用事!

    结果!

    现在尹烈“啪”的一下给出了【密折制度】!

    以始皇的政治高度,他自然瞬间便洞悉了【密折制度】的真正深意,多方互相猜疑,以达成地方行政的平稳运转!

    这个【密折制度】……

    嬴政认为绝对达到了尹烈第二场公议的画龙点睛之用!

    其次便是【秦律大诰制度】!

    嬴政对于普及秦法诸事,相当有执念!

    尹烈的【秦律大诰制度】一出,立马让嬴政觉得……

    知朕者,秦卿也!

    而开垦黄河与长江诸事。

    嬴政只想说绝没有那么简单。

    长江还好说一点……黄河洪涝几乎每隔数年就会爆发一次!

    如果解决不了水患决堤的难题!

    开垦黄河、长江两条龙脉的提议,也就无从说起。

    不过。

    对于这点小瑕疵。

    嬴政并没有立即点出来,他仍然大力称赞了尹烈!

    因为尹烈这次给他的惊喜,着实是太大、太大了!

    场中。

    “谢陛下称赞!”

    尹烈拱手一礼。

    对面。

    右相王绾稍微挣扎了一下,却并没有站出来挑刺尹烈的【考封细则】!

    黄河水患的问题他也知晓!

    阴阳家风俗学说的普及,是否非得由藩屏公爵牵头负责,其实也是有待商榷的!

    但方才始皇已经先行站出来表了态……

    这就等于定下了基调!

    右相王绾便不能眼闭着挑刺找茬了,不然就是拂了皇帝的面子!

    再者。

    尹烈的【皇族考封制度】乃是建立在他的【藩屏制度】之上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。

    王绾觉得自己在第二场公议中哪怕略逊一筹,也不会输的像国尉那般难看。

    当然。

    王绾内心中肯定还是有着些许不服的。

    他堂堂右相,位列三公,关中勋贵派系的执牛耳者!

    他之前认为自己对上尹烈,最多就是个平手。

    你小子有才!

    本相也不差的好吧!

    奈何!

    眼下王绾又重新把尹烈的【皇族考封四科细则】给梳理了一遍。

    随即。

    “哎!”

    王绾难以抑制的轻叹一口气!

    他不得不承认!

    尹烈之才……确实要略高他一筹啊!

    这时。

    “陛下,诸公!”

    尹烈抬起手,只见一张轻薄之物瞬间凭空显现。

    他道:“为了配套【皇族考封制度】的施行,我打算推行【宣纸】,作为皇族考封御用之品!”

    尹烈是必须把宣纸搬出来的。

    因为想要让【皇族考封制度】过渡成为【科举制度】!

    必定绕不过一个前提!

    那就是【教育下沉】……

    即:用相对廉价的宣纸,替代昂贵的竹简,直至让九州万民都能够拥有受教育的机会。

    但!

    尹烈明白……

    宣纸触碰的利益群体极大!

    刚刚即便有了始皇的率先开口称赞,定下了第二场公议辩论的调子。

    可只要他拿出宣纸!

    就必然需要面对军武勋贵派系、儒家派系,包括关中勋贵派系的全面抵制!

    军武勋贵派系需要维护商君之法:无军功,不得学!

    他们在战场上抛头颅、洒热血才换来的子嗣获学之机会!

    他们自然拼了老命也得站出来巩固即得利益!

    儒家派系……

    亚圣荀夫子是个很开明的人,收弟子从不看身份。

    不然李斯根本没资格拜到亚圣门下。

    问题在于。

    荀子一派的几位大儒,绝对接受不了春秋先贤学说的滥竽传播,此乃践踏儒家礼法之行为,乃是对春秋先贤的大不敬。

    稷下学宫的大儒肯定得站出来说话。

    最后!

    关中勋贵派系则没有什么理念之争。

    他们家家户户都是学富五车!

    注意!

    这里的学富五车指的是关中勋贵的家资……

    一旦廉价的宣纸替代了昂贵的竹简。

    那么关中勋贵派系的资产势必要面临大幅度缩水!

    断人财路!

    犹如杀人父母!

    因此!

    尹烈在拿出宣纸的那一刻,他就已经做好了……迎接狂风骤雨的准备!!

    ……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