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首页
简体
简体
繁體
消息
对不起,我们检测到您试图屏蔽广告,请移除广告屏蔽后刷新页面或升级到高级会员,谢谢
1980我的文艺时代
第909章 当面催更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909章 当面催更
榕树下的模式注定了它们只能成为小而美的网站,但这并不影响它未来可能在国内网络文学领域产生的影响力。特别是在网络文学蛮荒发展的阶段,榕树下几乎是一家独大。
第二次融资过后,国文社已经成为榕树下名副其实的大股东,但林为民并没有直接干预朱威廉的管理。
榕树下如今依旧在高速发展之中,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,盈利不是问题,只要增长没有停止,亏损就是可以接受的。
小暑过后,国文集团的总部大厦建设开始动工了。
去年冬,国文集团赶在年前与燕京市政府签订了合同,花费3.6个亿拿下了东三环南、建国门外的这块12.8万平的地皮。
又经过近四个月的时间,地块的拆迁工作在五月份完成。六月份,燕京方面正式向国文集团交地。
早在三月份,国文集团总部大厦建设工程项目就已经立项,前期的一系列手续和招标工作也都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。
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关于整个地块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,为此在林为民的一力坚持下,国文集团不惜重金召集了国内外众多知名建筑事务所参与竞标。
最终在十五个设计方案中挑选了来自英国的建筑师扎哈·哈迪德的设计方案。
扎哈·哈迪德是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,早在八十年代便在香江举办的国际建筑竞赛上一举成名,她的设计一直以“解构主义”为世人所推崇,但也因为这种先锋大胆的设计风格,她的作品一度被业界批评难以建设并且缺少实用性。
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,扎哈·哈迪德的作品才逐渐被世人所接受。
在现在这个时候,她在国际建筑界虽然有些名声,但还不是那个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。
她为国文集团设计的总部大厦十分具有特色,整体由三座塔楼组成,最低65米,最高达到了95米,三座大楼外观以圆弧形造型为主,使用灵动的线条勾勒出动态优雅的建筑曲线,形成三座相互交织的山峦,远远望去,仿佛是掩映的群山,非常具有艺术气息,充满了未来感。
三座大楼占地面积超过2.8万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高达25万平方米。配合上周边超过3万平方米的公共公园,景观与建筑完全融合为一体,远比一般的写字楼建筑更加生动,也更贴近自然。
三座大楼当中除了其中一座主楼是国文社的未来的办公地点,其余的都将以租售为主,成为国文集团的摇钱树。
除了三座总部大楼,国文集团的总部地块仍有7万平方米未利用。剩余的这些地皮将分做两期,开发公寓、小型办公楼以及配套设施,这些在扎哈·哈迪德的设计方案上已经有充分的体现。
未来整个地块的总建筑面积将超过60万平方米,按照20年后燕京的房价,国文集团的总部大厦价值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,为国文集团带来巨大的利益。
一期三座总部大楼投资4个亿,建设周期超过27个月,对于国文集团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。
参加完开工仪式,林为民收到了罗杰·斯特劳斯的邮件,《李建国》在米国的译审编校工作已经进行了两个月,将会在这个月下旬登陆米国各大书店。
花了几分钟时间给老头儿回了封邮件,林为民看了看时间,准备去吃个午饭,结果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。
林为民接起电话,听对面说了几句,表情微微诧异。
“有空有空。”
“不过应该我去拜访您才对,怎么能劳您跑一趟?”
“那好,我就恭候您大驾光临。”
挂断了电话,林为民神色怪异,思想了片刻之后,便不再考虑这件事,还是吃饭要紧。
翌日上午,林为民站在国文社大楼门口,似乎是在等人。
一辆黑色汽车驶入国文社院里,年过古稀的老人家拄着拐杖下车。
“启功先生,又见面了。”林为民上前笑着问好。
启功与林为民握了握手“好久不见,为民同志。”
去年九月,全国Z协办公厅、民政部、中国红十字总会、中华慈善总会联合举行“同舟共济、重建家园”的义演晚会,林为民和启功都参加了。
林为民将启功请进了办公室,上了茶,寒暄一番过后,没用林为民询问,启功开口说明了来意。
昨天的电话就是启功打来的,老同志在电话里只说了今天要来拜访林为民,没有说具体原由,林为民在电话里也不好追问。
今天老同志来了,目的也清楚了。
启功此行的目的是为了邀请林为民加入国家文史研究馆。
国家文史研究馆,光听名字就知道来头肯定不小。最初是第一代领导人亲自倡议设立的,后于1951年正式成立,归当时的政务院、现在的国务院管理,是政府为了团结和安排耆年硕学之士、社会名流和专家学者而设立的荣誉性文史研究机构。
这个研究馆它具体有多牛呢?
它的前几任馆长分别是符定一、章士钊、杨东莼、叶圣陶、萧乾,而第六任馆长正是今天来拜访林为民的启功。
说起副馆长和馆员,知名的就更多了。
齐白石、张恨水、陈寅恪、朱家溍、王世襄……
林为民的老熟人之一王蒙,当过尚书级别的干部,在文学界地位也不低,到了里面也只能算个小辈儿。
通俗点理解的话,入选了国家文史研究馆相当于成为文史版的两院院士,而且所有国家文史研究馆馆员均是由历任首相亲自聘任。
简而言之,国家文史研究馆成立四十余年,在馆人员无一不是德、才、望兼备的耆年硕学之士。
耆年硕学嘛,你首先得满足两个要求,一是年纪要足够大,二是学问要足够深。
学问有多深,这个没有量化标准,但年纪这个有官方统计,馆里馆员平均年龄79岁。
林为民自然是知道国家文史研究馆的名头的,只是他没想到启功今天来是为了这件事。
“我这年龄进去岁数是不是小了点?”林为民问道。
启功笑呵呵的说道:“没事没事。今年馆里纳新,要的就是年轻人。不光有你,还有霍达。”
<div class="contentadv"> 霍达就是写《穆斯林的葬礼》的作家,和林为民同样都获过雁冰文学奖。
林为民闻言心里一阵无语,如果他没记错的话,霍达都退休了,你管这叫年轻人?
林为民觉得以自己的年龄,进了馆里怎么着也能把文史馆的平均年龄拉低个一两岁。
这么一想,他顿感自己肩上任务艰巨。
“先生,我平时工作比较忙……”林为民又说道。
“伱以为我们这些老头子就有时间了?你放心吧,文史馆是荣养文人的地方,等闲没有俗务。偶尔有俗务,机关的小年轻就代劳了。要是真有大事,你这个岁数……”
启功瞥了林为民一眼,“也不大派得上用场。”
感受到一股深深的年龄歧视,林为民心中暗自腹诽,你们怕是不知道我林某人是靠着什么起家的。
“说的直白点,就是来挂个名。馆里的那点津贴你肯定是看不上的,不过勉强算是个荣誉。这次馆里纳新,你可是朱相亲自点名的。”
原来如此,林为民还纳闷儿文史馆怎么想起自己来了。
他倒不是对自己的实力不自信,主要是他硬件条件差的有点多,他今年才刚满四十啊,还是虚岁。
“既然如此,我就不推辞了。”林为民说道。
启功满意的笑着说道:“好。有你这位享誉中外的大作家加入,文史馆的力量又壮大了。”
林为民玩笑道:“我对文史馆最大的贡献难道不该是拉低了平均年龄吗?”
启功闻言哈哈大笑,“不错,不错!”
半个月之后林为民被请到了中南的海紫光的阁。今天,国家文史研究馆的聘书颁发仪式将在这里举行。
上午9点,有一位重量级领导宣读国务院的聘任通知,在热烈的掌声中,朱相向新聘任的国家文史研究馆颁发聘书,今天与林为民一同受聘的还有3位文史馆馆员和5位国务院参事。
这一届文史馆聘任仪式创下了一个记录,那就是新任馆员的年龄。
四位新任馆员平均年龄仅有66岁,其中更是有林为民这位年仅39周岁年轻馆员,成为国家文史研究馆自创立以来年纪最小的馆员。
聘书颁发仪式过后,朱相主持了在小礼堂召开的座谈会。
两个小时的座谈会一晃而过,用餐路上,朱相与众多馆员、参事走在一起。
一群最低也是花甲之年的白头翁中,一头黑发、面相年轻的林为民分外扎眼。
朱相玩笑道:“文史馆来了个年轻人呦!”
王蒙今天也在,朱相的这句话化用的是他的成名作《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》。
在场众人闻言哈哈笑了起来。
吃饭的时候朱相让林为民坐在他的旁边,这份特殊待遇让众人羡慕不已。
朱相笑眯眯的问道:“今天感觉怎么样?”
“好啊,进了文史馆,祖坟冒青烟了。”
朱相品味着他的话,问道:“你这话可不像好话。”
“您不能这么误会我,我这话可是发自肺腑的。”
今年春晚上,赵本山的《昨天、今天、明天》刚刚上演,白云一句“发自肺腑的?我十分想见赵忠祥!”火遍全国,“发自肺腑”这四个字已经被玩坏了。
“难怪东北出了个小品王,你们的方言确实自带特色。”
林为民开起了玩笑,“领导您可真会开玩笑,我来燕京都快二十年了,也妹有口音啊!”
周围人听着两人的对话忍俊不禁,朱相也笑了起来。
“行了,你就别耍宝了,我又不是跟你兴师问罪。”
林为民脸上露出几分狡黠的笑容。
正在这时,朱相问道:“不过你那小说下部动笔了没有?”
林为民一脸为难道:“工作忙啊!还没动笔,不过也快了。”
“快了是多久?”朱相追问道。
“明年吧!”林为民艰难的说道。
当面催更完朱相满意的点点头,“还是要抓紧时间啊,不要辜负了读者们的喜爱。”
“是是是。”林为民一个劲点头。
周围的老同志们看着这个场景,心中艳羡不已。
领导人当面催稿,这个待遇放眼国内文坛也是绝无仅有了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网络文学城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联系方式:
[email 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