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首页
玉堂春满
第264章 两手准备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另一边,何沐阳正在青荣居里听着老太君说话。

    “你媳妇家里都是些读书人,又做了多年的官,看问题的角度肯定跟我们不一样。你既然觉得她说的有道理,不妨就记在心里,好好思量思量。”

    老太君先是肯定了常晞的提议,可随即又话锋一转,低声道:“不过内外毕竟有别,外头的事,尤其是跟宫里有关的事,以后还是少跟她说的好。倒不是怕她走漏了风声,你媳妇是个有分寸的,这我心里都有数,只是万一有长辈们问起来,她告诉也不是,不告诉也不是,不免有些为难,还不如干脆什么都不知道的好。”

    这话里透着几分指向。

    祖母这是怕常家大房会上门来,问出什么不该问的吧。

    其实,常晞和大房的关系算不上很亲近,家里的旁人不清楚,何沐阳却早已看出来了,因此心里并不认为常晞会把自家的事跟大房乱说。

    不过,他当然不好直接反驳祖母的话,而是笑着应了下来。

    到底是主子们的事,有些话老太君说得,她这个做仆妇的却说不得。因此林妈妈很知趣的没有接话,只是把桌上的果子捧了过来:“这是南大街新出的莲心果,您尝尝味道好不好。”

    老太君似乎也知道刚才的话说得深了些,于是也没有在刚才的话题上继续打转,从善如流的拿起一双乌木银尖的筷子,夹起一颗莲子尝了尝。

    “这嫩莲子本就不苦,何必又要去芯?只剩下些甜味,倒没意思了。”

    “是奴婢的不是。”林妈妈忙收了盘子,笑道:“这莲心果共有两样,芋粉皮的去了芯,白面皮的留着芯,奴婢想着大晚上的,吃苦的兴许不合口,白面吃多了又容易烧心,这才只拿了甜的来。”

    家里喜欢这些稀奇点心,心思又如此细腻的,除了常晞,也就是何姝了。

    老太君放下了筷子,笑道:“那孩子也是个极有孝心的,只可惜这阵子家里杂事太多,倒把她的大事给忘了。前儿说的那几户人家,门第、年纪都还相当,你太太已经派人去打听了,明儿让她过来一趟,我们好好合计合计。”

    林妈妈笑着应是。

   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回到逸养斋时,天色已经彻底黑了。

    院子里两侧都点了灯,几个小丫鬟进进出出的,个个脸上都带着几分笑容,气氛很是欢快。

    塔读^小说APP@更多优质免费小说,无广告在@线免<费阅<读!>^>

    进了屋,就看见常晞侧着身,正倚在炕上铺着的软枕上,手里正拿着本书,看得很认真。

    温暖的灯光下,她的眉眼舒展,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,安静得像一幅画。

    何沐阳在门口驻足看了片刻,才走了进去。

    “看什么呢?”何沐阳坐到她旁边,就着她的手看了一眼。

    书面用了古朴的篆体,写着《九州景物略》几个大字,里面的书页已经微微发黄,显然有些年头了,但字迹还是很清晰。

    竟是一本古籍······

    “这也是你的陪嫁吧。”何沐阳奇道:“怎么突然看起这个?”

    常晞合了书放到炕桌上,笑道:“前儿倒腾大书架子,找出了这本来,里头还有我父亲的书注,我好奇翻翻,是讲各地土俗民风的,写得很有意思。”

    何沐阳便也顺手拿起来翻了两页。

    果然是本前朝的古籍,每个地方的县名,所属州省,到京都的距离,以及当地的四时天气、物产、名胜、乃至于人文风土,全都记载得一清二楚,极其详尽。

    本书~.首发:塔读*小@说-APP&——免<费无广告无弹窗,还能*@跟书友们一<起互动^。

    书的扉页上题着几行小字,看样子是私交好友之间互相赠与的,并没有大量刊印。

    本朝的国土辽阔,车马又慢,有多少人一辈子都只待在一城一县,从没见过外头的风景,像这样的一本书,满京都恐怕也找不出几本来,足可以当做传家宝了,可常家却舍得把这样的书当成女儿的陪嫁,而且一拿就是几大箱子。

    这样的底蕴,实在有些不同寻常。

    就拿他们何家来说,虽然眼下风光,可发家也才不过三代,家里倒也有两处藏书的书房,可大部分都是些兵书和历史典籍,要论杂学博览,远远比不上常家。

    是不是也正因为如此,她才会在朝廷大事上有独到的见解,才会劝自己那些话?

    想到这里,他觉得一切都还算说得通了。

    “多添一盏灯,小心太暗,看伤了眼。”

    他刚想叫丫鬟进来,念头却微微一动,有些舍不得两人独处的时光,因此竟不叫人,自己下了地,又点了一盏灯拿过来。

    常晞当然不知道何沐阳心里的想法。

    假使知道了,她也只会在心里暗暗庆幸······

    塔读^小说APP@更多优质免费小说,无广告在@线免<费阅<读!>^>

    读书多了,杂学旁收的,因此对朝局有不同的见解,这已经是看起来最合理的解释了。

    毕竟“重活了一世”这种事,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,任谁也不可能往这上面去想。

    眼见着何沐阳似乎不再有疑虑,常晞心下微松,更加不会主动勾起这个话茬,于是转移了话题:“听家里的仆妇说,何家先祖的原籍在延庆,是吗?”

    她低头翻着书,去找延庆的那一篇。

    何沐阳从未去过延庆,便也跟她并肩坐了,夫妻两个围着一本书,从字里行间去了解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。

    时间悄悄的流逝着,只有偶尔爆出的灯花声,装点着寂静的夜晚。

   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文宏回京都后,三不五时的就会来宣平伯府,有时是何沐阳主动相邀,有时是来找常晞的。

    他既是常晞的姑舅哥哥,又是何沐阳在军中的老下属,上门来顺理成章,任谁都不会有半句议论。

    文宏的性格一向爽朗,心胸又宽大,不拘小节,正合了老太君的脾气,邹氏体察老太君的心意,因此每回都一定要留他在家里吃饭。

    原文来自于塔&读小说~&

    主子们都这么看重,底下人自然更加礼敬了几分,这么一来二去的,文宏跟何家的关系,反倒比久在京都的常家大房还更近了几分。

    倒是何沛阳,从小就弃武从文,一看见文宏的气质体格,就知道彼此肯定不是一路人,因此跟他交往的并不多,不过见面时说上几句话,虽然算不上十分热络,却也不至于生分。

    通过文宏,娘家的消息也源源不断地传到了常晞这里。

    父亲提出的分家方法是把大房或三房单分出去,父亲三年来升迁了两次,正是仕途顺遂的时候,哪天升个京官也不是不可能的,族老们当然只能接受让大房分出去。

    于是,随安那边派人来了京都,当面数说大房这些年惹出的种种事端,把个大伯父气得无言可回,转头又把火气发到大太太的头上,弄得家里到处鸡犬不宁。

    长辈们不顾体面,大哥也觉得脸上过不去,便让大奶奶领着四奶奶和孩子们躲去了西山别院里,大奶奶当天就收拾了东西去了京郊,已经快一个月没回枫叶胡同了。

    紧接着,济州也传了信来,说姑父姑母都过去了,却没有劝动父亲。

    知道父亲这次是动真格的,常家二房也急了,二老爷亲自赶往济州,又是一通好说歹说,已经劝了大半个月了,依旧没有任何结果。

    而京都这边,大伯父无论如何也不肯松口,父亲那里也是一样,因此族老们提议大家都回随安,开了宗祠,当着列代祖宗们的面,把这件事好好掰扯清楚。

    大伯父已经赋闲在家,左右闲着无事,回去一趟也没有什么,已经收拾好东西准备动身了,至于父亲是不是也要去,济州那边还没有传回消息,文宏常晞等人也就不得而知了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